小学范文网

{year}初中数学教案完整版

发表时间:2024-10-13

2024初中数学教案完整版(推荐1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初中数学教案完整版 篇1

为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标准,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任务,拟订本学期的授课计划如下:

一、目的要求

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标准,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把握“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主题策略,努力调动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58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3人。来自本镇十多个村、居,多数是独生子女,经济状况不平衡,数学基础亦不平衡。部分同学数学基础不够扎实,学习上有畏难情绪,对这部分同学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帮助他们,力争全班同学共同提高。

三、教材情况分析

本教材在我校首次采用,是与新的课程标准相配套的教材。它遵循《课程标准》的理念,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注重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为学生提供看得到、听得见、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力求实现课程总体目标。它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通过设置数学实验室、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栏目,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做”数学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做”感受数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索知识和结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第七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具体要求: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并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第八章分式

具体要求:知道分式并会利用它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第九章 反比例函数

具体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关系式y﹦k/x(k为常数,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第十章 图形的相似

具体要求: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及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的比的平方;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的原理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通过典型实例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的相似,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了解视点、视角及盲区的涵义,并能在简单的平面图和立体图中表示。

第十一章图形的证明(一)

具体要求:理解证明的必要性,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能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体会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能利用知道的基本事实证明一些命题;能感受几何的演绎体系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第十二章认识概率

具体要求: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计算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注意在学习中培养和发展随机观念,初步形成用随机观念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四、具体奋斗目标

认知目标:全面完成认知任务,熟悉了解各主要知识点并能应用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主要检测认知点合格率95﹪以上,优秀率50﹪以上。

2024初中数学教案完整版 篇2

一、学生分析:

这学期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大部分学生基础不错,不会影响到升学,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必须高度重视起来,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积极做好调整。

二、教材分析:

第1章 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七年级上册“实数”、“代数式”等内容的延伸和补充。二次根式的运算以整式的运算为基础,在进行二次根式的有关运算时,所使用的运算法则与整式、分式的相关法则类似;在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时,所采用的方法与合并同类项类似;在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时,所使用的法则和公式与整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类似。这些都说明了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运算(根号内不含字母、不含分母有理化)。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一元二次方程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看成是前面所学过的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如有理数、实数的概念和整式、分式、开平方等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等知识,在本章都有应用。从数学角度看,这一章的学习有一定难度,如果前面某个环节薄弱或知识点有问题,就会给本章的学习带来困难,因此,这一章的教学是对以前所学的有关知识的检验,又是一次复习与巩固。当然,一元二次方程知识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和发展,尤其是方程方面知识的深入和发展。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课本首先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从实数的性质,将分解成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积为零的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入手,介绍了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接着课本首先从数的开平方的知识出发,直接讲开平方法,然后依次介绍了配方法和公式法。在讲述公式法的同时,课本特别给出了利用计算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示例,以揭示技术发展给数学学习带来的影响,这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以建立数学模型为主要着力点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并在例题的设置上充分考虑了图表、立体图形、物体运动和经济活动中的问题背景,力图使学生在现实的环境中学习数学。这一章是全书乃至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重点内容。因为这一部分内容既是对以前所学内容的总结、巩固和提高,又是以后学习的知识基础。因此这一章可以说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高中阶段的指数方程、对数方程及三角方程,无非就是指数、对数、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而已。初中代数中的不少主要技能、解题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本章都有所体现。例如,换元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等。另外,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等在本章也有体现。可以说,无论从基础知识还是基本技能看,这一章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本章的内容中,应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特别是公式法作为重点。

第3章 数据分析初步

统计学是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并根据它获得总体信息的科学。本套教材在七年级上册安排了“数据与图表”,着重介绍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初步方法;在八年级上册安排了“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通过对数据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的统计量的计算,初步了解了如何对数据的基本状态进行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处理数据,供决策时参考,有时我们还要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找出新的特征数。“频数及其分布”这一章就是解决了这一问题。“频数及其分布”这部分内容在原总指浙江版义务教材中也有,但只是作为概率统计初步中的一小节。考虑到频数、频率、频数直方图、频数折线图与日常生活、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密切联系,《数学课程标准》增加了这块内容的份量。本套教材将这块内容独立设章的目的,一方面可用足够的篇幅来更清楚、更详细阐述,也是为每册循序渐进地学习概率与统计知识所作的精心安排。

第4章 平行四边形

本章是学习了三角形、几何证明的基础上,开始研究四边形,四边形的学习与三角形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四边形的问题都通过连线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且研究的方法有许多类同的地方,所以说四边形是三角形的应用和深化;另外在学了几何证明后,平行四边形内容为证明实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让学生有机会实践、巩固前面的知识。本章一开始从多边形引入,在知识体系上看也是顺理成章,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办法并不深奥,所隐含化归为三角形的思想却是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利用中心对称变换使平行四边形的许多性质得到合理的解释,用轴对称变换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用中心对称变换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用变换的观点来阐述图形的几何性质也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如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用中心对称的观点来证明显得合理且简单明了。

本章还穿插了逆命题和逆定理的概念,前一章是“命题与证明”,为了避免在一章中集中过多的`抽象概念,给学生带来困难,所以把逆命题与逆定理放在本章,既分散了难点,又因为已有一定量知识积累,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第5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本章是上一章《平行四边形》的深化且延续,从知识体系上看从旋转变换定义了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以后,从角的特殊性(直角)、从边的特殊性(等边)得到矩形和菱形;从对图形研究的角度看,推理论证在这一章中得到加强与深化,进一步要求学生能清晰、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同时通过“合作学习”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这些基本图形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应该指出的是:在本套教材中,几何推理证明到此已达到最高要求,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在后续九(上)《圆的基本性质》《相似三角形》,九(下)《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章内容中,除了进一步巩固书写格式、继续训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进行交流讨论外,不再提出其他更高的要求。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性质和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及等腰梯形的条件。有些内容在前两个学段学生已有接触,但还十分肤浅。本章不是对以前知识的简单复习,而是同类知识的螺旋上升。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概念与性质是学好本章的关键,也是为学好整个平面几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与基本图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性质及其相互关系随之而来的是几何证明,学生要正确理解证明的本身,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是本章主要的教学难点。

第6章 反比例函数

1、从具体情境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的归纳及得出过程。

难点:

1、怎样由具体问题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对函数中变量取值的把握。

三、具体措施:

1、做好教材钻研工作。根据新课程标准,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2024初中数学教案完整版 篇3

一、说教材:

用字母表示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内容。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用字母表示数的计算公式和运算律,是小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启蒙课,本课也是后续学习简易方程以及中学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习用代数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

2、经历把简单的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发展符号感。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概括性和简洁性,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1)教学重点:

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思。

(2)教学难点:

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结果也可以表示关系。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体验法。即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己可以做的放手让学生自己

学法:观察,比较,思考,交流,概括,应用与反思等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的理解。

四、说教学设计:

一、从生活实例导入新课

选取生活中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字母标志,学生在识别的过程中感知字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再进一步将字母带入到数学王国里面,学习字母表示数。

二、利用学生兴趣爱好,学习字母表示数

1、数兔子的耳朵、腿

学生会很轻易的根据兔子的只数数出兔子的耳朵数,故意让学生很认真的去列式、去计算,努力的孩子们列着列着发现了问题,有这样的疑惑“老师,列不完啊?”从而产生想法:怎么办呢?此时,学生陷入一片思考之中,想法会很多,在不同的方法对比之中,选择最简洁的方法,进而明白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也初步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进入儿歌。

目的在于在欢快的氛围中巩固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3、猜年龄

创设同学年龄和老师的年龄问题,让学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列出算式,但是会发现此时也需要字母表示数,进一步感知字母在数学王国的巨大作用,同时在讨论和争论中明白,字母表示数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再次反问:如果老师的年龄用s表示,那么你们的年龄该如何表达呢?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练习活动

5、新知应用。

用字母来表示学过的计算公式、运算定律,这部分放手让学生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6、总结全课,回顾反思。

2024初中数学教案完整版 篇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要求学生学会用移项解方程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

(二)能力训练点

由移项变形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由算术解法过渡到代数解法的解方程的基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用代数方法解方程中,渗透了数学中的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用移项法解方程明显比用前面的方法解方程方便,体现了数学的方法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发现法则,课堂训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进竞争机制,调动课堂气氛。

2、学生学法:练习→移项法制→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移项法则的掌握。

2、难点: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3、疑点:移项变号的掌握。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复合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题,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移项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首先回顾上节课的有关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出示投影1)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xx;(2)xxx;

解:方程的两边都加7,解:方程的两边都减去x,

得x,xx 得x,

即x 、 合并同类项得x。

【教法说明】通过上面两小题,对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进行巩固、回忆,为讲解新方法奠定基础。

提出问题:下面我们观察上面方程的变形过程,从中观察变化的项的规律是什么?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投影展示上面变形的过程,用制作复合式运动胶片将上面的变形展示如下,让学生观察在变形过程中,变化的项的变化规律,引出新知识。

(出示投影2)

师提出问题:

1、上述演示中,两个题目中的哪些项改变了在原方程中的位置?怎样变的?

2、改变的项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分学习小组讨论,各组把讨论的结果派代表上报教师,分四组,这样节省时间。

师总结学生活动的结果:大家讨论的结论,有如下共同点:①方程(1)的已知项从左边移到了方程右边,方程(2)的项从右边移到了左边;②这些位置变化的项都改变了原来的符号。

【教法说明】在这里的投影变化中,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发现变化的规律,准确掌握这种变化的法则,也是为以后解更复杂方程打下好的基础。

师归纳:像上面那样,把方程中的某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这里应注意移项要改变符号。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师提出问题: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想一想刚解过的两个方程哪个变化过程可以叫做移项。

学生活动:要求学生对课前解方程的变形能说出哪一过程是移项。

【教法说明】可由学生对前面两个解方程问题用移项过程,重新写一遍,以理解解方程的步骤和格式。

对比练习:(出示投影3)

解方程:(1);(2);

(3);(4)、

学生活动:把学生分四组练习此题,一组、二组同学(1)(2)题用等式性质解,(3)(4)题移项变形解;三、四组同学(1)(2)题用移项变形解,(3)(4)题用等式性质解。

师提出问题:用哪种方法解方程更简便?解方程的步骤是什么?(答:移项法;移项、合并同类项、检验、)

【教法说明】这部分教学旨在于使学生学会用移项这一手段解方程的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尝试,理解解方程的步骤,从而掌握移项这一法则。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4)

通过移项解下列方程,并写出检验。

(1);(2);

(3);(4)、

【教法说明】这组题训练学生解题过程的严密性,故采取学生亲自动手做,四个同学板演形式完成。

(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出示投影5)

口答:

1、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1)从,得到;

(2)从,得到;

(3)从,得到;

2、小明在解方程时,是这样写的解题过程:

(1)小明这样写对不对?为什么?

(2)应该怎样写?

【教法说明】通过以上两题进一步印证移项这种变形的规律,即“移项要变号”、要使学生认清这里的移项是把某项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而不是在同一边交换位置,弄懂解方程的书写格式是方程在变形,变形时保持“左右两边相等”这一数学模式。

(出示投影6)

用移项解方程:

(1);(2);

(3);(4)、

【教法说明】这组题增加了难度,即移项变形是左右两边都有可移的项,教学时由学生思考后再进行解答书写,可提醒学生先分组讨论,各组由一名同学叙述解题过程,教师归纳出最严密最精炼的解题过程,最后全体学生都做这几个题目。

学生活动:5分钟竞赛:规则是分两大组,基础分100分,每组同学全对1人加10分,不全对1人减10分,互相判题,学习委员记分。

(出示投影7)

解下列方程:

(1);(2);(3);

(4);(5);(6)、

【教法说明】这组题用竞赛的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解方程的速度和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达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目的,而互相评判更增加了课堂上的民主意识。

(五)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解方程的变形方法,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明确两个方面的问题:①解方程需把方程中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移项要变号这是重点、②检验要把所得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

2024初中数学教案完整版 篇5

摘 要:本着对课堂练习分层教学设计的要求与目的,本节课设计了三个层次。针对学困生的特殊情况,课堂练习通过诵读定理和抄写例题来使其加深印象;在巩固练习中中等生要求书面写出步骤并进行展示;对于优等生在快结束本节课时抛出变式让他们进行思考,并交流思路。这三个层次都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使每位学生上课都有事可做,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解决能力范围内的问题。

关键词:相切;环节说明;分层体现;

一、案例背景介绍

(一)教学环境

在我们着手进行课题《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的研究开始后,大家齐心协力探索、研究方法,组内各种分层招数可谓是百花齐放,为此我代表课题组上了一节分层教学的展示课,以供同仁观摩点评,为促进数学教学的分层设计向更好的方向前行作贡献。

(二)学生情况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韩庄镇不同的自然村,由于小学地域的不同,所以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很多学生的基础还相当薄弱。因此这种情况特别适合分层教学。

(三)教材情况

本课是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第24章圆第2节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的一个课时:直线和圆相切的情况。学生已经有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以及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的认识,本节课研究直线与圆的特殊位置关系相切,将相切从位置到数量的逻辑自然过渡,进而引出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重点是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难点是判定定理的理解和性质定理证明中反证法的理解。

二、案例内容设计及说明

环节一:复习引入

通过回顾旧知再次加深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全班集体朗读中体会d与r的关系,并顺势将位置关系量化这一问题显化,同时自然引出特殊情况――相切

环节说明: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数学概念在朗读中更能逐渐理解其本质,因此不光语文需要朗读,数学也要朗读。而且针对我班学困生上课听不懂,不会做的现象,这样来设计复习方式更能调动我班学生学习的动力,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也是这个环节分层的体现。

环节二:新知探究

活动

1、引导学生从直线与圆相切的位置及数量关系上来深入探究,通过动态演示来理解一条直线何时变成圆的切线。

环节说明:上节课得到的圆与直线相切是数量上的关系,通过动态的演示让学生明确位置的变化,从而总结出切线的判定。但是引导很重要,从两个方面去观察:直线经过哪里?与圆的半径有什么位置关系?需要老师点拨。并要等待学生来总结,不能操之过急。分层体现1对观察的结果分别让两位程度较差的学生回答,再让中等程度的学生来总结;体现2对定理的数学表达让全体学生写在练习本上,老师选择展示,并修改;体现3对总结出的判定进行朗读。

活动

2、将判定的题设和结论互换后的探究。

环节说明:反证法在过三点做圆时已有所涉及,所以在这里用反证法证明切线的性质时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然后进行汇报就行,不要进行过多的引申,否则淡化了主题。分层体现1讨论交流时采取师傅和徒弟在同一组,师傅负责解释证明的方法;体现2数学语言的书写让学生自己写并派代表写在黑板上。

环节三:巩固和应用

通过判断题加深对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理解。通过师生共同分析解决几何解答证明题,并由学生书写证明步骤。

环节说明:判断题中设置了3道小题,并给出了反例,能使学生更加明确定理的意义。这里教学的分层体现在针对反例来问学困生为什么不对,让学生说出违背了所需条件的哪一条,强化切线判定条件在这部分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例题的分析采取了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与环节二中的分组一样,分层体现在“师带徒”弄清解题思路,师傅增强了解题的逻辑性,更严密,徒弟学会了解题的分析,拓宽了视野,打开了思路。在有思路的前提下,全班安静书写步骤。还可以展示在投影下,由学生来评判书写的是否清楚。

环节四:课堂小结

在小结中,除了总结出本节课所学的判定和性质外,将相关的判定和性质做一归纳很有必要,“在不断的总结中收获、进步”不是吗?同时提出下节课要学习的相关性质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环节说明:在小结的分层中判定由程度稍差点的学生总结,哪怕照着书上找都行,并进行诵读,使其再次熟知所学知识。在性质的总结中,老师抛出两条本节未涉及的性质给学生,让学生课后思考证明,在下节课时可由学生简要发表见解并证明。

环节五:拓展练习

通过引导学生添加辅助线,点拨学生圆中常用辅助线的做法,分情况添加恰当的辅助线。这两个练习旨在拓展尖子生的思维。386H.COM

环节六:作业布置

通过分层布置,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进行巩固练习。

环节说明:作业

1、重点面向学困生考察其掌握基础的程度。作业

2、针对待优生夯实基础的基础上,提高其运用能力。作业

3、是设计的培优计划,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三、案例分析与反思

实际上本节课中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是为了便于应用而对直线和圆相切的定义改写得到的一种形式,而圆的切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仅仅要求学生再次感受反证法,并不要求会应用,所以本节的设计在分层中很注重理解和感知,通过互帮互助和朗读感知达到难点的突破,另外圆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曲线形,由直线形到曲线形,在知识上是一个飞跃,本节利用图形运动变化过程发现其中图形的性质,做好了知识前后的衔接,同时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发挥出了知识的迁移作用。类比也是本节课所用到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而且在教授过程中难度的控制非常适当,分层的影子处处可见。纵观整节课的分层之处进入都很自然,也落到了实处,但分层效果的检测没有体现出来,这也是遗憾之处。

2024初中数学教案完整版 篇6

课题

正比例函数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理解正比例函数,能列出正比例函数关系式 2.教会学生应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重点

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 教学难点

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四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阿甘正传》是一部励志影片。片中阿甘曾跑步绕美国数圈,假设他从德州到加州行进了21000千米,耗费了他150天时间。

(1) 阿甘大约平均每天跑步多少千米?

(2) 阿甘的行程y(km)与时间x(天)之间有什么关系?

(3) 阿甘一个月(30天)的行程是多少千米?

【生】 列算式回答 【师】 点评总结

2.写出下列变量间的函数表达式

(1) 正方形的周长l和半径r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抽象问题让学生思考】

(2) 大米每千克四元,则售价y元与数量x(kg)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3) 下列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小组合作)

【分析共同点和不同点,找出规律】 (1) y=200x

(2) l=2∏r (3) m=7.8V 【生回答,师点评】 【引入新课】

1.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 (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板书概念,引导学生分析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 【例题讲解】

例1 在同一坐标系里,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y=0.5x y=x y=3x 解: 【略】

【掌握函数图像的画法:列表,描点,连线】 3.练习

(1)已知正比例函数y=kx.当 x=3 时 y=6 。求 k的值

(2) 一种笔记本每本的单价为3元。则销售金额y元与销售量x之间的关系式是怎样的? 当销售金额为360元时,则售出了多少本这种笔记本?

四 小结

五 课外作业

【反思】

由于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而理解函数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这节课首先通过实例,回顾函数的概念,其次抽象提出正比例函数关系式,由学生观察得到特点,然后引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特点,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024初中数学教案完整版 篇7

一、背景

新课标要求,应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让学生学会从具体问题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用各种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建立数学关系式、获得合理的解答、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这些多数教师都注意到了,但要做好,还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片段

在刚过去的这个学期,我上了一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出示例题:小宝和爸爸、妈妈三人在操场上玩跷跷板,爸爸体重为72千克,坐在跷跷板的一端,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小宝和妈妈一同坐在另一端。这时,爸爸的一端仍然着地,后来小宝借来一副质量为6千克的哑铃,加在他和妈妈坐的一端,结果,爸爸被高高地跷起。猜猜看,小宝的体重约多少千克?

我问学生:“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先看看题,一会请同学复述一下。”学生复述后,基本已经熟悉了题目。我接着让学生思考:他们三人坐了几次跷跷板?第一次坐时情况怎样?第二次呢?学生议论了一会儿,自主发言,很快发现本题中存在的两种文字形式的不等关系:

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

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一副哑铃重量

我引导:你还能怎么判断小宝体重?学生安静了几分钟后,开始议论。一学生举手了:“可以列不等式组。”我给出提示:“小宝的体重应该同时满足上述的两个条件。怎么把这个意思表达成数学式子呢?”这时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都抢着回答,

我注意到一位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紧锁眉头,便让他发言:“可以设小宝的体重为x千克,能列出两个不等式。可是接下来我就不知道了。”我听了心中一动,意识到这应是思想渗透的好机会,便解释说:“我们在初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研究解决,比方说前面列方程组”不等我说完,学生都齐声答:“列不等式组。”全班12小组积极投入到解题活动中了。5分钟后,我请学生板演,自己下去巡查、指导,发现学生的解题思路都很清楚,只是部分学生对答案的表达不够准确。于是提议学生说说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分几步,应注意什么。此时学生也基本上形成了对不等式方法的完整认识。我便出示拓展应用课件:

一次考试共25道选择题,做对一道得4分,做错一道减2分,不做得0分。若小明想确保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上,那么他至少要做对多少题?

设置这道题,既有调查本节课效果的意图,也想巩固拓展一下学生的思维。没料到相当多学生对“至少”一词理解不准确,导致失误。这正好让我们的“本课小结”填补了一个空白——弄清题目中描述数量关系的关键词才是解题的关键。

三、反思

本节课讲完后,我感到一丝欣慰,看到孩子们跃跃欲试的学习劲头,突然领悟到:教师的教学行为至关重要,成功的教学,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能帮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本节课我有几个深刻的感受:

1、在课前准备的时候,我就觉得不等式组的应用是个难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了几个台阶,这也正好符合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2、例题贴近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有采用了更亲近的教学语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采取灵活适宜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教学才更加有效。

4、学生在学习后,确实感受到“不等式的方法”就像方程的方法一样是从字母表示数开始研究解决的。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2024初中数学教案完整版 篇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与计算公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便写法。

2、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性、概括性与简洁性,发展符号感。

3、让学生在用字母表示数中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教学难点】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体会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依次出示:麦当劳标志、路标、CCTV、鞋子尺码。

提问:在刚才的几幅图片中,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含有字母)

2、课件出示:2、4、6、a、10。

提问:你能猜到这里的a是几?

小结:根据这行数的排列规律,我们能看出字母a表示的是一个特定的数。(板书:特定的数)

师:今天在们就试着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字母,让我们的探索从一个大家都玩过的游戏开始吧!

二、自主探究,领悟新知1、用字母表示数。

课件依次出现:1个三角形、2个三角形、3个三角形、4个三角形

(1)指名说说三角形的个数和所用小棒的根数(根据学生回答,老师依次板书)

(2)提问:如果让你接着摆下去,要摆出多少个三角形,要用多少根小棒了?(师相应板书)

(3)追问:照这样下去,摆的完,说的完吗?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代表上面所有的式子呢?

引导学生说出用字母表示的式子:a×3。

(4)提问:这里的a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什么意思?a×3呢?

字母a可以表示哪些数?(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应板书:变化的数)

(5)提问:除了用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还可以用其他字母吗?

(6)小结:用字母不仅可以表示特定的数,更重要、更优越的是用字母还可以表示变化的数。

2、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玩猜年龄的游戏:老师和一名学生的年龄用字母表示

(1)(板书:bb+14)猜一猜:这里的b、b+14分别表示谁的岁数?

请学生猜一猜,并说明猜测理由。教师相应板书:学生老师

(2)提问:根据你的经验这里的b可以代表哪些具体的数?

反问:这里的数可以是500么?为什么?

(3)师:看来这个字母b啊在表示年龄时是有一定的限制的,所以字母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示的范围是不同的。(板书:一定限制的数)看到这个式子你能联想到什么啊?比如(课件出示:当学生2岁时,老师的岁数是多少?)

学生各自举例说说,并算一算当b=18时呢?

(4)换个角度来看:如果用字母n表示老师的岁数(板书:n),那学生的岁数又该怎么表示呢?(引导学生认识到可根据年龄关系来判断)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n—18

(5)小结: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能表示数,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3、用字母表示公式。

(1)(出示一个正方形)复习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指名回答,教师相应板书。

(2)课件出示:正方形的边长用字母a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么?生答,师板书:C=a×4S=a×a

提问:这样表示与用文字叙述比较,哪种更简单?

(3)学生自学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方式。(数学书第106页的内容)

结合正方形的字母公式说说含有字母式子的简写规则。

(4)试一试:做“想想做做”。

(5)做判断题,强化认识

强调以下几点。

①数和字母相乘时的乘号可以写成小圆点,通常都省略不写,但数字必须写在字母的前面。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也可以写成小圆点,通常也省略不写。

②相同字母相乘,可以写成平方的形式。

③在含有字幕的式子里,加号、减号、除号都不能省略,如24+x不能写成24x

④两个1与任何字母相乘,通常省略不写。

(4)引导学生简写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公式,并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第1题。

(5)小结

三、巩固运用,拓展延伸

出示快乐广场:(图略)说说:我想去哪儿?要走的路程是多少米?

2024初中数学教案完整版 篇9

一、工作的重点和特色

1、努力建设一支勤奋好学的优秀备课组。

2、努力探索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加强集体备课,力争每一节都成为集体智慧结晶。

4、积极推进教育技术运用,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5、积极开展备课组内听课评课活动。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学习自主高效课堂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之中。,努力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2、 以学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为宗旨,着力提升课堂效能,大力加强科学研究,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3、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元化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向教材挑战,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4、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力争数学学科合格率、优秀率在期中、期末考试中有好的成绩。 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充分发挥优生的特长,激发潜能生的学习兴趣。

5、努力使备课组活动常规化、制度化,认真落实 “集体备课、磨课、听课、评课、反思”常态化,争取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加强对平时教学工作的'交流、研讨,提高全组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具体的工作措施

1、在教师方面:

(1)积极开展备课制度

①时间:每周三上午第一节课的时间。

②地点: 八年级晚修课室(东楼一楼)。

③要求:每位发言人要认真钻研新材,做到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备习题;注意进行教材的单元分析,拟定周课教学计划。全体组员要认真参与,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的研究各种情况,分析学情,探讨教法。同层次班级统一进度,统一习题,统一检测。

④“随时集体备课战略”:要多到办公室钻研教材,发挥集体优势、集体的智慧。加强对教材、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中考的研究,开展组内“说课、上课、评课”。

⑤备课组具体活动安排:

(2)教学基本功和艺术

① 从教学常规入手,精益求精,努力提高教学基本功。

②“内强外引”措施,努力用好我校的先进的教学设备这一宝贵的资源。同时通过多种手段借鉴外地名师资源,努力提升本组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③大兴学习之风,增强集体实力,整个备课组要多学习本校其它备课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艺术,同时尽量多互相听课,特别是本校名师、骨干教师示范课。

(3)认真学习新理论,全面提升教师基本功。

2、在学生方面

(1)狠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课下抓紧订正,课余适量练习”,任课老师在本学期要反复习强调这四点。要做到落实到位不放松。

②课堂做笔记,课外做错题集。 鼓励学生巩固发扬这一良好的习惯。

③“量变到质变”:训练量的积累以求实现质的飞跃。小题训练,分层作业要常抓不懈。

(2)认真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大力开展薄弱生辅导。老师要多关心薄弱生,通过分层作业,让薄弱生激发兴趣,多投入时间到学习中。

总之,我们八年级数学备课组将全力以赴,不断探索。八年级是关键的一年,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在八年级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进步,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双丰收!

2024初中数学教案完整版 篇10

一、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如何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同时在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作图的步骤,具备了基本的作图能力,并能简单的表达作图过程,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在上节课学习了如何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并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提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并了解它在尺规作图中的简单应用。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按照作图语言来完成作图动作,能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并了解它在尺规作图中的简单应用。

2、能利用尺规作角的和、差、倍。

3、能够通过尺规设计并绘制简单的图案。

4、在尺规作图过程当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动手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三、教学设计分析

1、回顾与思考

活动内容:

(1)怎样利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练习:已知线段a,b,c,作一条线段m,使得m=a+b—c

活动目的:

通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用尺规作线段,既达到了复习巩固,反馈落实的目的,同时熟练尺规的使用,积累活动经验,也为后面学习用尺规作角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2、情境引入,探索发现

活动内容:如图2

2024初中数学教案完整版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3、能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

知识重点、难点:

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么?

2、用字母a、b、c表示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请学生结合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说说其含义。

3、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b表示宽,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4、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

2×3a×714+ba÷7a×a5-x0.6×0.6

二、新授。

1、教学:

(1)引导学生看书提问: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爸爸比小红大30岁。B、当小红1岁时,爸爸()岁。

师: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2)启发学生: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

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

法1: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

法2:a+30

提问: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在式子a+30中,a表示什么?30表示什么?a+30表示什么?

(a表示小红的年龄,30表示爸爸比小红大的年龄,a+30即表示爸爸的年龄)

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数?a能是200吗?为什么?

(3)结合关系式解答: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把算式和

结果填在书上。

2、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也可以表示数量。

引导学生看书讨论:(可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1)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4)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请小组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

4、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课堂练习:

1、独立完成P48做一做集体评议。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算算自己的标准体重,并讨论:比标准体重轻说明什么?如果比标准体重重,又说明什么?

3、独立解答P49第4题做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评议。(问问字母、式子表示的含义)

2024初中数学教案完整版 篇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4—46页的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懂得可以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

(2)理解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的意义。

(3)学会用简便写法表示含有字母的乘法的运算式。

2.过程与方法:应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比较,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渗透求未知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

用简便写法表示含有字母的乘法的运算式

教学难点:

用简便写法表示含有字母的乘法的运算式

教具准备:

正方形、长方形各1个、CAI课件。

学具准备:

卡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眼力大比拼。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玩过扑克游戏呢?

生:有。

师:现在,我们一齐来做个游戏,看看谁的眼力最好?准备好,你看到什么?

……

2.畅谈生活中的字母。

师:很好。在扑克中,用字母J、Q、K分别表示数11、12、13。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字母。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作调查,谁来汇报一下呢?

(生汇报生活中的字母:1.广州地铁的出口写着A、B、C、D、E、F、G等字母,用字母表示第几出口的意思。2.小汽车的车牌写着粤S0F295,这里的F表示一个数。3.衣服的衣领上写S,它表示小码的意思。4.立交桥上写着4.5m,这里表示限高4.5米的意思。5.商品房里每一层贴着1F、2F、3F……,表示第几层的意思。6.公路上写着30t,表示限重30吨的意思……)

3.引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字母在数学中的应用之一:用字母表示数。(板书:用字母表示数)

师:老师,用字母a、b、c、d、e、f把同学们分成6组,看看哪个组表现得最好!

二、发现交流,学习新知。

1.小组交流。

师:昨天,布置同学们回家预习P44-46页的内容。在预习中,你读懂了什么?什么问题自己不能解决呢?在小组里交流,小组长负责记录。

小组交流

师:通过小组交流,你们组读懂了什么?

汇报

2.接受考验,学习例1。

师:同学们,你们预习得很仔细,很多知识都看懂了。是不是真得读懂呢?现在老师考考你们?请看(例1)

下面每行图中的数,都是按规律排列的。

(1)

=______=______

a=_______x=_______

n×5=15

n=_______

(3)246m1012

m=_______

师:这里有几组数。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看看谁最快地发现他们有什么规律?并说一说它们等于多少?

学生解答。

师: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不用老师讲,你们已经学会了。现在,请你们观察上面几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可以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

师:你真是个小发现家。字母除了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还可以表示什么?(板书:具体的数)

生:还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板书:运算定律、计算公式)

3.设计运算定律,学习例2。

师:我们学过什么运算定律?

生: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先小组交流,商议用什么表示运算定律,然后在卡纸上表示出来。做完的在黑板上展示。(在另一块黑板上展示)

(有的学生是用文字、字母、符号、图形、物体等)

观察发现,得出结论:

1.用字母表示比较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2.乘号可以用“”或省略乘号不写。

4.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师:我们看看其他省略乘号写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或a(b+c)=ab+ac

5.小组竞赛。

(1)教师出题。

省略乘号的写法

a×b=()c×d=()

(2)小组对抗赛:小组互相出题目,让另一个小组做。

6.自学例3。

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的数、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一些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板书:正方形,让学生说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师:如果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和长方形的长,b表示长方形的宽,你会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我们已经会用字母表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了,那么是否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呢?请同学们阅读P46,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发现S=aa,还可以写成S=a2。,C=a4可以写成C=4a。(让学生在黑板写),并让学生读。

特别强调:a2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

师:同学们太出色了!如果a=6cm,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出示(2)计算下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三、故事激趣,巩固新知。

师:同学们刚才的表现令老师太满意了!现在奖励同学们,请同学们看看《睡美人》!